苏炳添赛季首秀夺冠 60米室内赛跑出6秒59******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北京时间3日,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瑞典哥德堡站比赛中迎来赛季首秀,60米预赛他跑出6秒75小组头名晋级,决赛中跑出6秒59夺冠,取得了赛季“开门红”。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跑出9秒83,是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也是目前亚洲纪录保持者。去年苏炳添遭遇了膝盖伤病,在尤金世锦赛100米半决赛跑出10秒30,排名小组第八,无缘决赛。
世锦赛结束后,苏炳添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经过冬训调整和备战,苏炳添于今年1月底奔赴欧洲,开启新赛季征程。在男子60米项目上,苏炳添的个人最好成绩为6秒42,他也是该项目全国纪录、亚洲纪录保持者。
此次室内巡回赛是苏炳添2023年首次参加正式比赛。男子60米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部分,预赛共21名选手参赛,分为三组,苏炳添在预赛第三组出场,他以6秒75的成绩轻松冲线,排名小组第一晋级。日本选手东田旺洋以6秒71排在预赛总排名的首位。
决赛成为苏炳添与东田旺洋的较量,枪响后苏炳添展现出强大的起跑优势,中途加速阶段东田旺洋逐渐缩小与苏炳添之间的距离,不过冲刺关头苏炳添依然保持住领先优势,以6秒59的成绩率先撞线,比东田旺洋领先0.01秒,东田旺洋以6秒60获得亚军。
苏炳添此次出征室内赛,也是为今年的布达佩斯世锦赛、杭州亚运会热身。完成本站赛事后,苏炳添将继续在欧洲参赛。(完)
最新研究!不是谁都需要每天八杯水******
从小到大
总是听人说
每人每天要喝够8杯水(约2升)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结果驳斥了这个说法
其实人类饮水需求千差万别
1
科学家们是怎么测量人一天需要多少水的?
11月24日发表于《科学》期刊的这项研究,测量了26个国家5600多人的饮水量,参与者年龄从8天到96岁不等,他们饮用了一定量含有可追踪氢和氧同位素的水。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每天的平均饮水量在1升到6升之间。
图源:摄图网
此外,研究人员们收集并分析了参与者的数据,将参与者所在地的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与测量的水分周转率、能量消耗、体重、性别、年龄等进行了比较。
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大约是半升水的周转量。研究结果预计,一个20岁、体重70公斤、生活在发达国家的海平面高度、平均气温10摄氏度、相对湿度50%的非运动员男性,每天会吸收和流失约3.2升水。同样年龄和活动水平的女性,体重60公斤,住在同样的地方,需要消耗2.7升水。
同时,一个人消耗的能量增加1倍,则他们每天用水量将增加约1升。体重增加50公斤,用水量则增加0.7升。湿度每增加50%,用水量就会增加0.3升。运动员比非运动员多消耗大约1升水。
快来算算自己需要多少水!
这项研究中,近100个团队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展了实验,得出了全球首个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饮水公式”。据此公式,大伙儿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自己每天喝多少水最合适。
其中,PAL是身体活动水平,等于人体24小时总能量消耗(TEE)除以人体24小时的基础代谢率(BMR)。HDI则代表人类发展指数,反映不同地方的社会进步程度。对于此公式中,发达国家的HDI值为0,中等国家HDI值为1,落后国家HDI值为2。此外,非运动员的Athlete Status(运动状态)值为0,运动员为1。
研究人员用此公式计算发现,平均而言,20至35岁的男性每天消耗4.2升水,而30至60岁的女性消耗3.3升水。而且从60岁起,水的需求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等到了90多岁,人的需水量已经降至2.5升左右。
科学喝水,还得注意这些!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每天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对人体皮肤、血管、肠道健康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日常科学喝水的小提示:
图源:网络表情包
1. 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口渴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当你感觉口渴的时候,那说明细胞已经缺水了。
2. 吃饭前不要大量喝水。这可能会冲淡消化液,使胃酸浓度降低,易出现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及腹泻。
3. 喝水时水温以 25 ℃~ 40 ℃为宜,最好不要超过 65 ℃。
4. 运动后不要一次性牛饮!如果运动后狂饮,会导致钠离子含量变低,这一现象被称为“稀释性的低钠血症”,也叫水中毒。运动后人体的各个脏器处于比较劳累的状态,突然大量补水会导致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对很多脏器功能,特别是对心脏不利。
5. 在高强度的运动后,需要适当喝含有电解质的水,比如含盐、含糖的,这样可以把人体丢失的盐分和糖分补充回来。
END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中国科学网、澎湃新闻
整理:董小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